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多篇】

时间:2025-04-24 08:53:33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多篇】

[编辑]《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篇一

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加上中外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是一个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充满矛盾的时代。以下是“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用恰当的方法解决诸多矛盾。当今世界局势正在向多极化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在国际交往中,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既要寻找共同话语,维护世界和平;又要尊重各国的传统,保持各国的特色。斯人虽远逝,其道冠古今。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是当之无愧的。孔子的文章道德是中国和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敏而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勤于向人请教,不到30岁,就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力图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局面。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他的救世思想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壁。他周游列国,遭到不少隐士的嘲笑,累累如丧家之狗。在陈蔡等小国,挨饿受冻,面有菜色。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孔子思想虽然也受到其他各家的冲击,但并没有消亡,一直存在发展壮大着。孔子与其弟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时诸子百家中就是主要的一家,但所走过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有过匡被围之难,有微服过宋之险,有陈蔡绝粮之苦等等。他的学派不但没有解体反而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势力越来越大,到了战国时代,成了影响最大的学派。

虽然秦国不用儒家用法家,用武力统一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秦朝,然而,这个貌似强大的王朝,焚书坑儒,造成二世而亡的结局。贾谊把秦的成败经验概括为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刘邦马上得天下,宣称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驳: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听后立即改变态度,明白武力攻天下,而仁义守天下。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从此,儒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孔子也成为亘古一人的大圣人。唐玄宗时被尊为文宣王,宋真宗时尊为玄圣文宣王,金章宗时尊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时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顺治时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

孔子道德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要互相克制谅解妥协和互相关怀亲善支持照顾,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历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就是在当今世界上,也是需要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阶级与阶级,集团与集团,党派与党派它们之间都会有一些矛盾但是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却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采取哪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这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而定。只强调妥协友好的一面,自然是不对的,但是把人与人之间只看成是争斗对立的关系,只靠武力解决问题的,显然是不对的。谦让妥协、谅解友好更是常用的一种基本方式孔子提倡中庸,实行和,并不是没有原则,为和而和,还需要以礼节之,就是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其实行,使其做到恰到好处。孔子还提出和而不同的要求,说明和不是模棱两可的和稀泥,更不是同流合污,而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和善地来处理问题。

我们不但可以用和而不同来处理一般人际关系,而且可以用和而不同来处理国际问题。我国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间的争端,今天又提出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等等,都是对和而不同的创造应用孔子重视家庭伦理观念,建立长幼尊卑秩序,把孝作为做人根本他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他一生追求的总目标。尊老敬长是一种值得各个时代重视的有普遍意义的品德,不仅是因为晚辈为了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更主要的是,老人不论在生产斗争和社会阅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晚辈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使生产和社会工作受到损失,而且会使道德沦丧,社会混乱,甚至能形成社会危机。孔子的思想讲究仁爱,重视伦常,提倡和谐,强调秩序,追求安定如今,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向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奋斗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和平秩序稳定社会和睦民族团结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社会阶层的分化逐渐加剧,阶层对立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也不断加深,需要通过包括道德教育在内的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当社会上还存在尔虞我诈背信弃约的现象时,孔子思想的信廉刚直等道德,就有延续存在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各种道德规范都是在历史上产生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也会变化和消亡,孔子提倡的久丧厚葬父母在不远游三年勿改于父之道等等,这些繁冗愚孝的行为观念应该扬弃。但是,当某些道德规范所依据的社会因素还存在,它还能对社会发生作用时,这些道德规范也就不会消亡。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孔子,并不是要掀起尊孔儒学的新潮流,而是更加理性认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孔子思想的精髓,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实世界。把崇高的道德信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使孔子的伦理教导和人文关怀真正化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这样,孔子继承和改造传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周易》及其哲学 篇二

《周易》及其哲学

记得是在去年,责任编辑专程赴京,邀我设计、主编一套关于《周易》人生哲理的应用方面的丛书。这使我一时很踌躇。一则我虽然研究过《周易》,但那是从文学和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而且只涉及古经部分(1);再则自那以后,我虽然一直想从哲学角度再对《周易》、尤其大传部分作些研究,却总苦于没有时间(2);三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周易》,而且担心一说到《周易》的“应用”,人们就会想到占卦算命之类的事情上去。我是一向服膺“善易者不占”、“子不语怪力乱神”一类古训的。

不过,我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这主要是我的朋友、任教于作为国家社科研究基地的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的林忠军教授,给了我巨大的心理支持。我们决定共同主编这套丛书。他在《周易》研究方面的功力是我素所钦信的。何况还有我的朋友们、尤其是在《周易》研究上造诣颇深、曾承担国家级周易研究项目的杨庆中博士的加盟,这更使我信心倍增。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批览之余,考虑到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

《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 ……此处隐藏9997个字……天文学家自然注意了“天道”,地质学家自然注意了“地道”,我们常人当然首先应该注意“人道”的方面。此即“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意思。另外一方面,“神无方而易无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随机应变。此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意思。不过在运用时,有一点是必须特别注意的:“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道的运用必须以“善”继之,以“性”成之。换句话说,易道的运用必须发挥自己的善性、良知、天理良心。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对刘大钧先生的慷慨赐序,表示由衷的谢意。

黄玉顺

12月

记于四川成都锦江之滨

注释:

(1)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年版。

(2)只有非常零星的研究,例如拙文《生命结构与和合精神――周易哲学论》,载《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3)我们这里所说的《周易》,是指的通行本,即“十三经注疏”本。

(4)《汉书・艺文志》。后来朱熹又加上周公,提出“人更四圣”说。

(5)参见拙著:《易经古歌考释・绪论》,巴蜀书社1995年版。

(6)至于这些符号最初究竟象征的什么具体物象,则有很大争议。例如例如―、- -两个符号,有人认为象征的男女的生殖器官,如郭沫若先生;有人认为出自数字的奇、偶,如张政[火良]先生。还有八卦,旧说认为象征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诸如此类,迄无定论。

(7)孔颖达:《周易正义》。

(8)《周易正义》。

(9)《易・观》。

(10)《易・系辞传》。

(11)《庄子・天下》。

(12)老子所谓“负阴而抱阳”亦此意。

(13)王夫之:《正蒙注・太和》。此种观念始于西周。

(14)《说文解字》。

(15)《论语・颜渊》。

(16)《朱子语类》卷94,谓理与阴阳为同构关系。

(17)《夫妇论》。

(18)周易哲学的“本体”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从粗陋的宇宙论角度去看,其本体是自然“天地”;从本质论、亦即从真正意义的本体论的角度去看,其本体是“太极”“阴阳”,这并不是实体,而是一种逻辑结构。

(19)参见乔姆斯基《笛卡儿语言学》。

(20)《二程遗书》卷二。

(21)《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周易读书笔记 篇三

家里有一本看图说话的《周易》,闲来无事,随手翻阅,不禁入迷。

至少在60以前,我们的先祖伏羲氏就能在自然数基础上形成河图这样宇宙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可以和天文地理历法医疗融会贯通,他的原创天才让我无比赞叹,我反复思索伏羲原创思维,试图进入他的状态。

读《周易》,第一个体会就是华夏民族远古时候无比尊重哲学家,譬如伏羲,他在黄河边看见龙马负河图跃出水面,于是他领悟到了“戴九履一”的宇宙数学模型。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那么伏羲当时就处在精神病状态了,当然这种精神病可能是临时性的,是他苦思冥想导致的,他出现了幻觉。这种精神病患者我们先民尊重他为祖先,因为他原创了一种宇宙数学模型,大禹也是这样,他在顿悟到洛书的基础上,明白了相生相克的道理,并用这个哲学治愈了大水,我们先人尊重他为族长。

读《周易》,第二个体会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式,不是在前人的哲学基础上,哲学具有排他性,在前人哲学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式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研究前人哲学思想,吸取的是他如何进行哲学原创工作方法而已,这个时候,仅仅是一位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而已,真正的哲学家必定有自己原创的宇宙模式,伏羲和大禹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创造了河图洛书这样宇宙模式,这个事件启发我们,抽象并融会贯通现代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建立自己宇宙模式的一个路径。

周易读后感 篇四

《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还记得是从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正是过年,淘气的表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一本发黄而且还没有封面的书,结果外公很宝贝地拿过这本书,不让表弟玩。外公就说这是《易经》,然后叔伯们,姑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因为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楚,不过,《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渐渐长大,还是没有拜读这本书,我心中有小小的疑问:这本书不是很有名吗?怎么都没有怎么看到同学看呢?

大学后,专业的原因我正式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难怪外公会读它我外公的业余兴趣是帮人家楼房看风水。

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在我看来,这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不科学的理论,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有在讲述人与自然,人应该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觉得有它精妙之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龙飞到天上,是预示着天下万民都会因此得到福泽;君子应该自强自立,终日努力不懈。当积极选择之意,当退则退,当跃则跃,可上可下,跃就跃进九五之位,退则退往群众之渊,才能够没有错。

这里面,包含着高深的哲学意味。多少年来,这些话一直支持和鼓励许多人为成功而努力。这些话教会我们,要有所作为,就要自强不息,有博大的胸怀,然后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怀着坚定的信念,等待时机成熟,最后勇敢,坚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断,做错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学道理还有很多,例如阴极必反,阳极必至说的是凡事不要太过,必须有分寸;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则告诉我们,既要注意天时,把握自然变化,更要注意人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周易》是我国古代寓意极深的巨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知识,哲学道理潜在书中。不过,仅仅是这么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浅,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处事的道理。在休闲的时候,拿起《周易》,细细品读,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多篇】范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