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5-03-03 12:39:17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本文共13811字]

文章标题: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函告精神,现就我局涉及的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后街背巷改造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成绩

(一)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推行廉租房制度:为妥善解决拆迁地段的矛盾和困难,让困难群众有房买、买得起房,保证“居者有其屋”,切实加大了经济

适用房、解困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自05年以来,陆续开工建设了阳光小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绿色佳园解困房(2600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解困房(3.1万平方米)和城堡经济适用房一期(3万平方米),共计7.7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开工建设新区农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近3万平方米)、城堡经济适用房二期(近3.8万平方米)及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建设1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6万平方米)。同时,为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市政府于今年4月15日出台了《兴化市城市社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市下一步推行廉租住房制度提供现实的法律依据。

(二)后街背巷改造:自今年三月初以来,我局组织了20家施工队,分四大片区,在城区二十四个社区内全面展开。目前,762条后街背巷已有398条开工改造和维修,已竣工250条,同时清理、整修和新建老住宅楼化粪池91个。

(三)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环境工程建设:截止2014年底,城区规划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44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至15.9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达51.7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52,绿地率为28.91。2014年全年城乡建设事业共完成投入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5。其中,城市建设完成投入15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入32亿元。路桥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老城区“九路四桥”、新城区“十路三桥”建设,新增道路里长1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市政工程建设,结合新区、开发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继续做大了城市供水规模,安装直径100毫米以上主管道9公里,安装用户2638户,实施“一户一表”制改造2100多户;城市管道燃气规模进一步做大,铺设供气管道30公里,新增用户2014户;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厂区土建及部分收集管网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完成了春季绿化改造补植工作,对人民公园、拱极台公园实现了免费开放,重点突出了秋季绿化工作,全面完成了17项秋季绿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化面积达87.91万平方米。城市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以英武中路二期拆迁工作为重点,兼顾王家(请您支持WWw.)塘防洪墙地块、北窑厂地块、广电局地块、跃进桥西水利工程处地段、赵海仙洋楼搬迁地块及防洪闸建设地块等6个拆迁项目,全年共计拆迁房屋面积近15万平方米,搬迁1600余户。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新建房地产项目21个,新开工面积45.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41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围绕城市路桥工程建设,将新区和老城区纳入一个整体,加快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构筑内环外通城市路网,增强城市通行能力,更加方便市民的出行。项目建设上,由市政工程、园林绿化、旧城改造等三个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切块实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将局长办公会与工程例会相结合,定期召开项目例会,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切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推行项目建设整体联动机制,一手抓在建工程的进度,一手抓待建工程启动,从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招标、进场、施工等环节做到环环相扣,整体联动,一着不让,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快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推进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工程,去年11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专项工作会议,确定了后街背巷维修改造工作的责任部门为市建设局。为此,我局迅速拟定了工作方案,先期开展了对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摸底工作,结合我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制度,将24个社区后街背巷的调查工作具体挂钩到一名副局长和一个具体责任科室,有力保障了调查工作细致全面地开展,调查摸底后,我局收集整理《城区后街背巷基本情况调查表》等相关数据资料,为科学决策和部署我市后街背巷的维修改造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份,我局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汇总,并根据后街背巷调查结果,科

第二篇: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函告精神,现就我局涉及的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后街背巷改造和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成绩

(一)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推行廉租房制度:为妥善解决拆迁地段的矛盾和困难,让困难群众有房买、买得起房,保证“居者有其屋”,切实加大了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自05年以来,陆续开工建设了阳光小区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绿色佳园解困房(2600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解困房(3.1万平方米)和城堡经济适用房一期(3万平方米),共计7.7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开工建设新区农民安置房(10万平方米),王家塘拆迁安置房(近3万平方米)、城堡经济适用房二期(近3.8万平方米)及新区经济适用房小区(规划建设1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6万平方米)。同时,为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市政府于今年4月15日出台了《兴化市城市社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市下一步推行廉租住房制度提供现实的法律依据。

(二)后街背巷改造:自今年三月初以来,我局组织了20家施工队,分四大片区,在城区二十四个社区内全面展开。目前,762条后街背巷已有398条开工改造和维修,已竣工250条,同时清理、整修和新建老住宅楼化粪池91个。

(三)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环境工程建设:截止2014年底,城区规划区面积达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44人/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至15.9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达51.7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6.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52,绿地率为28.91。2014年全年城乡建设事业共完成投入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5。其中,城市建设完成投入15亿元,小城镇建设完成投入32亿元。路桥工程 ……此处隐藏9671个字……项目95%竣工投入使用,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重建任务。

坚决守住卫生防疫防线,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加强对甲流感及儿童基础免疫接种,加强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和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疾病的监测防控。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进村入户,抓好饮用水等重点对象的防疫工作。

大力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农民参合率,全面实施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医疗惠民利民便民措施,确保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编制“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兴办新的医疗机构。在三台、盐亭乡镇卫

生院,涪城、游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医改基本药物目录试点工作。在全市推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

旅游发展: “灾区游”和“乡村游”是重头戏

谭荣达(市旅游局局长):旅游产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一业带百业”的关联效应,深入推进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展示灾后重建成果。

全力抓好北川地震遗址旅游要素建设及适度开放。协调配合做好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唐家山堰塞湖建设开发工作,全力抓好平武等第三批旅游市场开放。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工作为重点,以农家乐升级打造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动力,着力构建绵—江—平、绵—三—盐、绵—安—北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经济片,全力促进乡村旅游的上档升级。

全力抓好旅游重建项目后续工作。用好财政引导资金,积极鼓励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旅游“重振工程”,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业恢复发展。

全力抓好《绵阳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修编、《绵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绵阳市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并以三个规划为指导,加快全市旅游特色、要素和品牌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抓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恢复外地游客来绵旅游安全信心,突出灾后全市旅游亮点看点,提高全市旅游收入。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省开展的质量强旅活动,加快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和旅游市场秩序建设,树立绵阳旅游文明形象,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

商务服务: 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放心购物

侍玉蓉(市商务局局长): “充分发挥商务部门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2014年,全市商务部门将突出流通先导、突出关注民生,在统筹协调商务发展上创造新业绩,在拉动消费需求上迈出新步伐,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成果,为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全力推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努力扩大挖掘社区消费潜力,大力发展便利店(超市)、早餐快餐店、标准化肉菜店等便民商业设施。推进二手车市场改造,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认真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项目,引导绵阳城区18个菜市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加快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制定完善农家店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到2014年底,除北川、平武外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家店全覆盖。加快放心肉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即将出台的《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办法》,推行分级管理制度,完善生猪定点屠宰设置规划,优化屠宰行业布局,全面压缩不能达标、不符合规划的小型屠宰场。

加快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推进灾后市场服务体系恢复重建,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积极搞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市场服务体系重建投资和项目,今年9月底完成85%,12月底完成投资90%,完工项目达到98%。

推动对外经济和劳务合作,引导长虹、九洲等企业进入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营,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参与战略性资源合作开发。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及设计咨询服务,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升外派劳务规模和质量。

第五篇:保障和改善民生调研报告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

调研报告

多年来,我乡积极相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我们的努力,劳动保障和民政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和提高。

一.基本情况

尖字沽乡位于丰南区南部,南邻沿海开发区,交通条件良好,全乡九个村,有良好的农业和养殖业基础,截止到今年初,我乡九个村都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目前我乡应参保人数8017人,已缴款人数7591人,达到了94.69%的参保率。

我乡低保户177户,313人,其中:农保户有175户,311人,城镇低保2户,2人,城镇低保金每月310元。享受40%救济人员2人。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农保标准提高到1740元,主要分四个档次840元,1040元,1240元,1740元,按低保户的家庭收入实行差额补贴; 优抚对象80人,其中三属6人,伤残军人6人,现役军人22人,复员军人12人,带病退伍军人、参战军人34人, 每季度都分别享受着抚恤金;五保老人25人。在敬老院有22人,散居3人,其中在截瘫疗养院居住的1人,未入院的三无老人34人。残疾人423人;60周岁以上老人2324人,占总人口的13%。

二.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

目前我乡在敬老院有22人,散居3人,其中在截瘫疗养院居住的1人,未入院的三无老人34,目前我乡敬老院,条件简陋,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

三 .关于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从而实现绿色殡葬的目标:

近几年的努力,我乡的乱葬乱埋问题得到了有效清理和整顿,殡改工作有很大改善,完成了殡葬改革的第一步目标。然而,殡葬改革不仅仅是解决遗体火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骨灰安葬,解决乱埋乱葬问题,以达到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净化环境、文明丧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做好我乡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总体测算,把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好,并作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项硬件措施来抓,全面禁止骨灰乱埋乱葬和二次入棺土葬,促进农村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加大扶贫力度: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助学水平,加大助残力度。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wang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关于我县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十大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调研报告

我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调研报告[本文共138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